古樓靜立,
紅磚雕花裡藏著百年的嘆息。
燕尾翹起的屋簷,
托住陽光灑下的碎影。
榕樹根深,
纏繞著家族的故事,
也纏繞著風的低語。
我在門前駐足,
聽見時光緩緩流過,
聽見歲月裡積善的回音。
這裡沒有門票,
只有心裡的門,
當我推開,
世界忽然慢了下來。
位於臺中市北屯區平田里的「積善樓」,是一座安靜矗立近百年的古蹟。它原本是賴氏家族「懷德堂」的大門樓,興建於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取名「積善樓」寓意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期盼後代子孫行善積德。當年賴氏祖先特地從唐山聘請名家設計建造,樑柱使用福州杉木,屋簷採燕尾式設計,並鋪上筒仔瓦、垂簾瓦,屋脊塑有花草紋飾,處處顯露傳統工藝的細膩。雖然懷德堂本體在民國七十年因市地重劃而拆除,但這座門樓在地方人士奔走下得以保存,並於1999年登錄為臺中市定古蹟,成為北屯社區重要的文化地標。
來到積善樓,你會先被它不大的外觀吸引。燕尾翹脊的屋簷微微上揚,紅磚與雕花在歲月痕跡裡仍舊優雅。走進門內,眼前豁然開朗,五棵高齡老榕樹根系盤繞,綠意如傘,陽光穿過枝葉灑在地面,讓人心情慢慢沉澱。這裡不像大型景點那樣人潮湧動,反而更像是一處讓人停下腳步、細細感受歷史溫度的角落。古樹與古樓相互輝映,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取景的好題材,也常是附近居民散步小憩的好去處。
積善樓旁邊便是北屯公園,距離知名的一德洋樓大約四百公尺,步行就能到達,建議可安排成一趟結合古蹟、綠意與老建築的散步路線。交通上,若搭乘大眾運輸,可以先搭火車或高鐵到臺中車站,再轉乘公車前往北屯區興安路一段;自駕的話,附近道路寬敞,停車也不算困難。積善樓本身無需門票,全天候開放,因此想要在晨光、午後或夜間來訪都不受限制。白天看它的古樸,夜裡在燈光映照下,又別有一番風味。
積善樓雖不如宮殿般氣勢磅礡,但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濃厚的人文底蘊。花草紋飾的磚雕細膩,屋簷線條優美,太子樓的層次感在陽光下格外立體。對建築愛好者來說,這裡是欣賞潮州式門樓工法的實地教材;對當地居民來說,這裡是祖輩故事的見證。漫步在此,仿佛可以聽見歷史的低語,也能感受到社區對文化保存的用心。多年來,地方人士與市府持續維護,讓建築結構依然堅實,牆面乾淨,周邊環境整潔,展現出對古蹟的尊重與保護。
這裡也是社區活動的小舞台。時而有人在榕樹下練氣功,時而有學校舉辦導覽,讓孩子們認識家鄉的故事。對外地遊客來說,積善樓是認識北屯歷史的一扇門;對本地人而言,它是一段家族和土地的情感記憶。因為它,許多原本快速流動的日子,開始多了點從容。你可以帶著輕鬆心情來,隨意坐在榕樹下的石椅上,感受風吹樹影,想像當年賴氏家族門樓前的熱鬧光景,也能在無聲之中體會「積善」的意涵。
若想安排更豐富的行程,不妨將積善樓與周邊景點串聯。附近有一德洋樓、北屯公園,以及其他充滿故事的小巷弄,可以悠閒地步行探索。即便不特別規劃,單純來此也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攝影、散心,還是尋找一段城市裡的靜謐時光,積善樓都是值得一訪的地方。沒有商業喧囂,只有歷史與自然交織的美好。
- 積善樓
- 地址: 406台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一段163號
- 營業時間: 24 小時營業
北屯賴家
台中 市 北 屯 區 昌平 路 二 段 41 號
台中北屯區景點
一德洋樓 公車
一德洋樓 幾 級 古蹟
北 屯文昌
台中市 北屯 區文昌東 十 一 街14巷1號
洋 德 樓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