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談這裡的環境。重新裝潢後的店面,明亮乾淨,雖是小吃店,卻顯得格外有質感,與過往擁擠昏暗的印象大相逕庭。櫃檯前仍保留傳統開放式的廚台,熱氣裊裊中飄出羹湯的香味,讓人還沒進門便開始期待。座位雖不多,但店內整體保持整潔,店員態度也親切熱情,讓人感到舒適自在。唯獨偶爾會有用餐高峰時,桌面整潔稍有疏漏,略顯可惜。
這家店的主打餐點便是魷魚焿。從菜單上可以看到,選項不算太多,但每一道都是以核心料理為延伸,包含基本的魷魚焿、魚酥焿與魚漿焿,搭配主食可選米粉、麵或冬粉。羹湯的湯頭以沙茶為基底,帶有淡淡的柴魚香氣,鹹中帶甘,並不濃重搶味,而是把魷魚的清香凸顯出來。若口味偏重者,加點桌邊的烏醋或辣椒醬,更能增添層次感。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辣椒,是那種濃烈而純粹的辣勁,幾滴就能讓整碗湯頭大變身,辛香撲鼻,與羹湯十分搭配。
魷魚本身則是這碗羹的靈魂。切得不會太薄,保留彈性卻不難咬,鮮味十足,咬下去時還帶著一點脆勁。魚酥與魚漿同樣不馬虎,魚酥炸得香酥不油,吸附湯汁後依舊保有口感,魚漿則綿密滑順,每一口都感受得到手工製作的細緻。
主食的部分,麵條是相對穩妥的選擇,口感Q彈,與羹湯搭配得當;米粉滑順細緻,較能吸附湯汁;而冬粉則需要留意,由於容易結塊,有時候未能充分攪拌便送上桌,入口會顯得黏黏的一團,略減美味度。這點若能在出餐時略作改善,整體體驗將更為加分。
菜單的價格部分,對一些人來說可能稍微偏高。基本一碗魷魚焿便要價九十元,加麵或加飯還需另付二十元,相較其他小吃攤來說確實高了些。但也得承認,這裡的料確實給得足夠,魷魚塊數量不算吝嗇,羹湯中的配料也都吃得出誠意。不過,曾有外帶顧客反映,拿到手的湯品只有半碗,讓人頗感失落。若是堂食,這情況倒較不常見,出餐的份量與熱度都較穩定。
有趣的是,太祖魷魚焿也推出了套餐選項,搭配紅茶一杯。不過紅茶僅提供冰的且偏甜,對不愛甜飲的人可能不太合口味。若能增設無糖或溫熱選擇,或許能更貼合多數顧客需求。
雖然部分顧客對份量與價格有所質疑,但對於從小吃到大的老主顧而言,這碗羹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冬日寒冷時來上一碗熱羹,還是心煩時來碗熟悉的味道,都有種被撫慰的感覺。這也是一間老店最動人的地方:它不只是一間店,而是一段陪伴歲月的記憶。
如今的太祖魷魚焿,透過空間上的改造,成功將老味道包裝進更現代、更舒適的框架之中。新裝潢雖帶來新氣象,但料理上的堅持並未因此打折扣,仍是那記憶中沙茶與柴魚交織的羹香,仍是那咬下去彈牙的魷魚,還有搭配羹湯不可或缺的魚酥與魚漿。
太祖魷魚焿(新店老店)是一間值得一試的台式小吃店,不僅擁有穩定品質的羹品,還有一份深植當地人心的歷史厚度。雖然價格對比其他小吃來說偏高些,但在食材新鮮與料理細節上展現的誠意仍有其價值。若你正好經過大豐路,不妨停下腳步,進去吃碗熱呼呼的魷魚羹,用味蕾體會這三十年不變的溫度與記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