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從“盡尾”到“集美”的歷史轉變
集美這個地名最初名為「盡尾」,但在明朝時期,進士陳文瑞因對故鄉的美景讚歎不已,認為此地「集天下之美」,遂將其改名為「集美」。這一地名背後所蘊含的不僅是對自然風光的讚美,更成為日後這片土地上教育興盛的象徵。
教育家、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他的教育理想。自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開始,他陸續設立了小學、女子學校、中學、師範學校、水產學校、商科學校與幼稚園等,於1921年正式統稱為「福建私立集美學校」,並於1923年取得軍政雙方認可,將集美劃為中國首個「永久和平學村」,這便是集美學村名稱的由來。
校園風貌與建築美學的完美融合
今日的集美學村範圍包含多所學校,其中以集美大學最具代表性。校園依山傍海,四季常綠,是一處既適合讀書治學也適合放鬆觀光的場所。建築風格承襲了陳嘉庚先生一貫鍾愛的「南洋風」——紅磚白牆,尖頂簷口,融合中西方建築元素,造型古典卻不失現代氣息。
從校門走入,映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林蔭大道、紅磚小樓與現代教學大樓交織的畫面。其中航海學院尤為著名,因集美在海洋教育上的深厚底蘊,該學院為東南亞地區輸送了大批船長與航運專才,是當地海洋教育的重鎮。
對攝影愛好者來說,這裡是絕佳的取景地。無論是通體紅磚的洋樓,還是白藍相間的清新校舍,都散發著濃厚的學術與文化氛圍,相較於人潮洶湧的廈門大學,這裡更多了一分靜謐與從容,適合靜靜拍照、靜靜欣賞。
陳嘉庚故居與歸來園:情懷不老,家國情深
走出航海學院,步行即可抵達陳嘉庚故居。這座保存完好的宅邸不僅還原了嘉庚先生當年的生活空間,也呈現出他對教育與家鄉的無盡熱愛。無論是樓梯、走廊,還是臥室與書房,都細緻呈現著他的生活細節,讓人彷彿能觸碰到那段真摯的時光。
從故居後門繼續前行,即可進入歸來園。這座充滿情感的園區,是陳嘉庚為海外遊子打造的心靈歸宿。園內建築保留了閩南古厝的典型風格,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每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對故土的依戀與對未來的期許。
教育成就與文化地位:超越學村的精神象徵
集美大學作為福建省內重點本科院校之一,長期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港澳臺學生及華僑子弟,顯示出其深厚的國際化背景與教學實力。根據不同省份的招生批次,該校多數為「一本」院校,在國內擁有良好的聲譽。
除了在航海領域的卓越成績,集美大學在華僑教育方面亦有深遠影響。曾設立的「華僑補習學校」,專為從國外返國的學生設計中文及中國文化課程,至今仍是海外華人社群津津樂道的歷史篇章。
交通資訊與入園須知
▶ 地點資訊
-
地址: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銀江路183號
-
開放時間:校區基本全天開放,但某些教學區域或需簡單登記姓名與聯絡資訊方可進入。
▶ 交通方式
-
地鐵與公車:可搭乘廈門地鐵1號線至「集美學村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校園主入口。
-
計程車或網約車:從廈門市區出發約30分鐘,車程視交通狀況而定。
-
自駕:學村周邊設有多處停車場,適合自由行旅客。
▶ 門票資訊
校園大多數區域對外開放,不收取門票費用。參觀陳嘉庚故居與歸來園部分展館時,可能需支付小額入場費或登記證件,建議事先查詢相關公告或向管理處詢問。
小建議
-
拍攝建議:推薦早晨或傍晚入園,光影效果極佳,遊客亦較少。
-
避開人潮:假日與旅遊高峰期人潮較多,若想安靜參訪,建議選擇平日造訪。
-
文化導覽:若對陳嘉庚先生的生平與教育事業感興趣,可預約導覽服務或下載語音導覽APP,提升參訪體驗。
-
服裝搭配:校園風格文藝典雅,建議著休閒或文青風穿搭,拍照更出片!
一座學村,承載一位華僑的夢
集美學村與集美大學並非僅是一處旅遊打卡地,更是了解近代中國教育發展與僑界力量的重要窗口。在這裡,你不僅能欣賞到融合中西的絕美建築,更能感受到一位華僑領袖對家國情懷的深刻演繹。這片土地見證了一段段教育的希望,也記錄了無數遊子歸來的腳步。若你來到廈門,千萬不要錯過這段充滿故事與人文精神的旅程。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