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那國島】從麗星郵輪遠望與那國島 - 航行中的孤島靜觀記實 - Yonaguni Island

在乘坐麗星郵輪航行於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域時,有一段航程特別讓人心頭一震,那就是當郵輪緩緩行經東海水域,可以遠遠看見日本最西端的島嶼——與那國島。這座位於琉球列島邊緣的小島,在陽光與海風交錯下現身於地平線,如一塊遺世獨立的海上玉石,令觀者瞬間沉靜。本文記錄我在麗星郵輪上觀賞與那國島的所見所感,並試圖呈現這座島嶼的地理、人文與觀光潛力,從而引申出對台日海上交通、觀光連結的思考。

一、航程中的邂逅:在郵輪上看見與那國島

當天氣晴朗、能見度極佳時,站在麗星郵輪的甲板上,遠方可見海面之上的島嶼輪廓。這就是與那國島,一個距離台灣僅約108公里的小島。據資料顯示,在台灣宜蘭縣的烏岩角甚至能在空氣條件良好的日子遠眺到它的島影,而反過來,在與那國島的西崎也能望見台灣的中央山脈。

甲板上的遊客紛紛舉起手機與望遠鏡,一邊感嘆著自然之美,一邊驚訝這樣近距離的「國境之島」,竟然這麼多年來始終維持著一種孤島般的神秘感。


二、與那國島概覽:地理與文化的交會點

與那國島(日語:与那国島、琉球語:ドゥナンチマ)位於八重山群島的最西端,行政上隸屬於沖繩縣八重山郡與那國町。島嶼面積約28.88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28公里,根據2023年11月統計,人口僅約1694人。島上常年吹著南風,導致南岸出現大片懸崖地形,形成驚人的海蝕風景。

地理位置上,與那國島是日本領土中最接近台灣的島嶼。它的西端「西崎」立有「日本國最西端之地」紀念碑,旁邊還設有西埼燈塔,是觀光與地理學上都極具意義的地標。


三、看見孤島的現實與潛力

當我們站在麗星郵輪甲板上讚嘆與那國島的自然景觀與地理位置時,也不免開始思考它的發展現況與困境。

地方的孤立與不便

從許多評論中可以發現,與那國島上生活機能相當有限——沒有便利商店,補給需依賴渡輪與航空接駁。而多數遊客若搭飛機或船直航與那國,通常會選擇再轉往石垣島,才進入日本本土的交通網絡。因此,與那國在觀光潛力與居民日常之間,仍有一段難以彌補的落差。


四、觀光與交流的可能性:台日間的「海上走廊」

有評論指出:「其實台灣可以自己用郵輪到日本近海的,石垣島、那霸、與那國,這幾個來往就夠經濟效應了。」這樣的看法直指目前東亞郵輪與區域觀光合作的一個盲點——明明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卻因為缺乏直航或政策支持,導致觀光效益無法最大化。

設想一下,如果台灣有航線能夠定期行駛「基隆—與那國—石垣」路線,不僅可促進雙方觀光,也可能成為島民生活物資補給的新選擇。這樣的安排能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提升小島與外部世界的連結性。


五、在甲板上的沉思:距離很近,連結卻遙遠

麗星郵輪上的這段旅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事實:地理上的「近」不代表心理與制度上的「近」。與那國島,儘管在視線中如此清晰,但對多數人而言,它仍是個陌生、交通不便、不在旅遊名單上的地方。

然而,正是這樣的距離感,也讓它保有一種原始與寧靜的魅力。與那國不只是日本最西的領土,更像是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文、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可能性地帶。


六、從郵輪遠望與那國島的觀光經驗

項目 優勢 可能問題
視覺景觀 島嶼線條明顯、海天一色、美景如畫 若遇上天氣不佳,能見度差,無法觀看
文化地理意義 是日本最西端,具歷史與地理意義 相關解說資源在郵輪上仍稍嫌不足
觀光潛力 距離台灣極近,潛力巨大 島上機能有限,觀光設施不足
國際連結 可成為台日間的區域觀光走廊節點 目前尚無直航規劃,需依賴多段交通
自然風貌 懸崖海岸與燈塔景觀壯觀 島上易受風雨影響,旅遊需注意季節與天氣
居民生活 增加觀光可望改善物資與就業機會 無便利商店與醫療資源仍是挑戰

七、結語:小島不小,觀光不遠

這次從麗星郵輪遠望與那國島的經驗,不只是一次地理上的發現,也是一種心靈的對話。在這座海島上,刻著的不只是「日本最西端」的地標,更是一段亟需重新連結與想像的區域記憶。

若未來能有更多務實的航線規劃與觀光策略,讓郵輪不只是經過,而是停靠、交流、認識,或許與那國島將不再只是地平線上遙遠的身影,而是台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樑。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