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重的大同路口,
你我坐下,不說話,
一碗魯肉飯熱著蒸氣,
油亮中有時光的氣息。豬皮的彈,白飯的黏,
滷汁流過米粒,是熟悉的甜。
蝦仁羹裡有海,有你說「這湯不錯」的聲音,
筍乾與滷蛋,在口中排練屬於平凡的合奏。沒有花俏,沒有裝潢,
但每一碗飯,每一道菜,
都像老朋友一樣,
靜靜地陪你吃下這座城市的日常。
在三重的日常街景中,有那麼一家小吃店,是許多人生活裡最熟悉的一個飯點節奏。店小二魯肉飯,從名稱就散發出濃濃台味,店面不大卻藏著在地人口中的實力魯肉飯代表之一。三重有兩間分店,一間位於天臺商圈、靠近捷運站,另一間則在文化北路、信義公園對面,位置皆便捷,是在地人日常的便餐首選,也是不少外地人誤打誤撞後會想回訪的那種店。
從菜單上來看,品項設計簡單直白,以魯肉飯為主軸,搭配滷菜、羹湯、便當與麵食等周邊品項。魯肉飯分大小碗,小碗30元、大碗僅35元,在當前物價高漲的年代中,仍維持著近乎「銅板美食」的價位,確實難得。除了主食,也有配菜選擇,如滷蛋、油豆腐、滷白菜、筍乾、小黃瓜、蒜泥白肉等,不僅價位實惠,品項也呈現出在地台式便當的基本結構與搭配邏輯。
最具代表性的魯肉飯,滷汁色澤紅潤,帶有微亮的油光,不會過於濃稠也不死鹹。肥瘦相間的豬肉滷至軟爛,醬香滲透米飯中,一口飯一口肉的鹹香感讓人胃口大開。豬皮的膠質在咀嚼中釋放黏唇感,但不顯膩,特別適合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羹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同時間點造訪的滷汁濃淡似乎略有差異,有顧客反映外帶回家後味道偏甜,甚至需要自行加醬油來中和,這部分可能與溫度或調味比例有關,也顯示出現場熱食的最佳賞味狀態。
滷肉便當為另一受歡迎的選擇,以魯肉為主角,搭配三樣小菜與一顆滷蛋。便當的配菜多變,有時是滷白菜、有時是炒青菜、筍絲等,每樣皆有基本的炒功與入味度,雖不是驚艷型,但在日常便當的標準上屬於中上表現。米飯部分也令人滿意,熟度適中,不糊不硬,能完整吸附滷汁,是許多便當店無法輕易掌握的細節。
而在小菜部分,油豆腐表現突出,滷得入味卻不過鹹,軟中帶彈,是不少人吃完還會懷念的存在。有顧客更形容為「捨不得一口吃完」,常搭配湯品作為最後的完美收尾。至於蒜泥白肉,切片厚薄適中,肉質緊實無腥味,配上蒜泥與醬油膏調味後,鹹香中帶微嗆,味道十足。唯一被點出的小缺憾是滷蛋,有時上色不夠,內部仍偏白,不過味道上還保有些許鹹香,仍不失為配角角色。
至於湯品類,蝦仁羹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碗。每碗價格約50元,但蝦仁給得大方,湯頭稠度適中,不會過黏也不顯水。整體羹湯有蝦米的鮮香,有人甚至表示「給100分」,遠比某些連鎖品牌或觀光型小吃店來得真誠有料。滷白菜亦屬人氣配菜,吃起來帶點蝦米提味,微鹹帶甜,入口即化,是讓人會想一口接一口的那種。
環境方面,店小二走的是典型台式小吃風格,簡單整潔但不奢華。座位不算多,尖峰時段幾乎座無虛席,翻桌率快。外帶是主要客群習慣的方式之一,也因此有些顧客反映外帶時熱度不夠、風味略有落差,建議若要完整體驗,仍以現場享用為佳。
在服務上,雖不是制式化的餐飲服務,但店員應對效率高,點餐流程明快,餐點上桌時間短,對於中午或晚餐時間急著填飽肚子的上班族來說非常友善。整體氛圍帶有傳統市場小吃店的人情味,即便沒有多餘的寒暄,卻有務實的溫度。
,店小二魯肉飯是一間非常「在地」的魯肉飯專賣店,口味上略帶甜味,符合三重與雲林系統常見的魯肉風格。滷汁濃郁而不厚重,搭配入味的小菜與實在的價格,無論是日常便當、簡單一餐或與朋友分享的台式滋味,都具備高實用性。雖偶有品質不一與調味落差的情形,但整體而言仍屬穩定,是三重地區值得回訪的小吃代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