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造訪時,不少人可能是因為隊伍排得不短而被吸引,好奇心讓人駐足,然後心甘情願地排隊等待。當攤位上掛著的燒臘開始映入眼簾時,色澤油亮的鴨皮、微微焦脆的燒肉邊角,還有帶著微焦甜香的叉燒,每一樣都彷彿在默默招手。
點上一份叉燒燒鴨雙拼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濃色醬汁輕淋在肉片上。叉燒帶著少許焦邊,瘦肉比例較高,入口偏乾且咬感明顯,但搭配上濃郁的醬油膏與麵條,整體層次頗為平衡。鴨肉部分則因其皮下的油脂保留得宜,使得即便鴨皮略失酥脆,但肉質仍保有溼潤與嫩度。若喜歡更濃郁風味的話,淋上少許桌上附設的辣椒醬或生抽,口感會再更上一層。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港式燒肉(Sio Bak)曾讓不少顧客聯想到香港街邊燒臘店的熟悉滋味。其酥脆的外皮與內裡柔嫩的脂肪、肉層交錯,不需多餘調味就已讓人心滿意足。這樣的一盤飯搭配燒臘,只需新幣三元,稱得上是相當划算的選擇,尤其在新加坡這樣物價高昂的城市中,實屬難得。
菜單上的品項選擇不多,主打的就是各類燒臘與麵飯組合,簡潔但明確。不論是單點燒鴨、叉燒、燒肉,或是任意雙拼、三拼,都有對應價格標示。不過也有顧客在節慶期間發現,像是原本標示為新幣十元的半隻燒鴨會調漲至十四元,這樣的價格變化可能因應節日供需,但也讓人有些微妙感受。因此在選餐之前,了解一下當天實際價格與標示,會讓整體消費體驗更清晰。
在用餐過程中,也有人提到攤主的態度見仁見智。部分顧客覺得態度普通,並無特別熱情或寒暄;而另一些顧客則回憶起店主在繁忙時仍願意給予點頭微笑,讓人感受到一點樸實的人情味。這樣的服務風格不算特別熱絡,卻也未至於冷淡,是典型熟食中心攤位常見的節奏與人際距離。
談到用餐環境,116 燒臘麵身處的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是個充滿人潮與煙火氣的地方。座位區寬敞,但在用餐尖峰時段仍難免一位難求。建議若不想久候,避開中午12點到下午1點半的時間前往,能讓用餐流程更加順暢。不過,也有不少熟客已經習慣先派人排隊、另一人佔位的「分工合作」方式,在這裡早已是家常便飯。
從價位上來看,116 燒臘麵算是小販中心中數一數二平實的選擇。即便近來略微調整價格,多數單點仍在3至4新幣間波動,即使雙拼組合或半隻燒鴨,也不會超出大多數人的預算範圍。對於在地居民或旅途中想快速補充能量的遊客而言,無疑是一個高CP值的解法。
與其說這裡是一間精緻餐館,不如說是熟悉感十足的日常食堂。沒有華麗擺盤,卻有穩定出餐的效率;沒有浮誇裝飾,但有熟悉的港式風味。就像有位顧客所說:「能吃飽、吃得熟悉、還不傷荷包,這樣的餐廳在城市中越來越難找。」這也許就是116 燒臘麵吸引人的地方。
116 燒臘麵並非完美無缺,部分餐點在火候上偶有不均,叉燒偏乾的情況也偶有發生,但整體表現仍屬水準之上。特別是當你以實惠價格換得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燒臘飯,這樣的日常幸福感,是無數小販中心所獨有的魅力。
最後,116 燒臘麵給人的印象不只是便宜與飽足,更是一種熟悉的記憶味道。那些來來往往的顧客或許來自不同背景,但都在這個燒臘檯前,找到一種簡單、直率、而不矯飾的味蕾滿足。這正是它歷經多年仍屹立不搖、並持續吸引新老顧客的理由所在。若你曾在香港街頭愛上那股爐火滋味,不妨來這裡找回熟悉的一口。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