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繽紛的城市景觀中,除了令人目不暇給的娛樂場所與世界文化遺產之外,亦有一些別具一格、低調卻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景點等待著旅人細細發掘。其中,位於新馬路末端、由百年老當舖改建而成的典當業展示館(原名:德成按),便是認識澳門社會經濟歷史與民間文化的重要窗口。
這座小巧而獨特的博物館不僅重現了典當業的運作模式與建築形式,也承載著一段段市井百姓生活的記憶,是了解澳門傳統經濟活動與庶民智慧的理想場所。
展館概況與歷史背景
典當業展示館的前身為德成按,創建於1917年,由當時澳門知名富商高可寧設立,是當時典當業全盛時期的重要代表。這座建築在1993年停業後曾一度閒置,後來在澳門政府文化保育政策的推動下,經過精心修繕,於2003年3月21日重新以展示館的形式對外開放。
這是澳門首個政府與民間合作成立的行業博物館,不僅具備教育功能,也標誌著澳門對於保護傳統產業遺產的決心與努力。
建築特色:防火、防盜、防匪的全方位設計
德成按的建築設計極具特色。作為一間傳統當舖,其整體結構著重於安全性,以應對早年社會治安與火災頻發的環境。整棟建築劃分為兩大主要部分:
-
當樓(當物區):主要用於接收顧客抵押的物品與辦理相關手續,設有櫃枱與帳房;
-
貨樓(倉儲區):則是存放當品的地方,建築設計講求防火、防潮與防盜,為當舖營運的重中之重。
走進展示館,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這些設計細節,如厚重的鐵門、封閉式窗戶、耐火木材結構等,體會過去典當業對財產安全的重視與巧思。
展覽內容與參觀體驗
雖然展示空間不算寬敞,但內容規劃清晰而精緻。館內展示了豐富的典當文物與紀錄,包括:
-
典當票據、當單與帳冊,體現當舖如何進行財務紀錄與風險管理;
-
各式各樣的當物收藏箱與工具,展示當舖接收、分類與保管物品的流程;
-
圖文說明牌內容詳實,幫助訪客理解整個典當過程及背後的文化意涵。
有趣的是,展館中亦介紹過去曾有“當小孩”作為一種祈福儀式的民俗行為,顯示出當舖在過去社會中不僅是經濟交換場所,也有著某種心理與文化層面的象徵意義。
館方亦定期安排導賞團,讓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訪客能在專人講解下更全面地掌握典當業的歷史脈絡與營運方式。不過導賞團為指定時間進行,建議提前查詢或預約參加。
免費入場,文化價值無價
典當業展示館對公眾免費開放,無需門票,是極具親民精神的文化景點。這不僅降低了參觀門檻,也體現出政府推廣歷史教育與文化普及的努力。
展館位於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396號,靠近新馬路尾段,交通便利。步行可由市中心或議事亭前地出發,沿新馬路直走即達,途中亦可欣賞澳門街道的歷史風貌與當地生活氣息。搭乘巴士前往的遊客,可於附近站點下車,再步行數分鐘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至每日19:00,對於行程安排彈性的旅客來說,即使在傍晚時分來此參觀也毫無問題。
當舖與庶民生活:一段被遺忘的經濟史
在現代銀行體系普及之前,典當業是民眾最直接且可及的金融機制。無論是因為臨時周轉需要,或是長期生活壓力,不少人都曾走進當舖,透過抵押財物換取現金應急。
從展示館呈現的資料中可知,當舖的角色遠超於「押當物品」這麼簡單。它與當時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緊密相連。德成按不僅是一間商業機構,更是當時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而當銀行興起與經濟制度轉型,當舖逐漸式微,這樣的建築與產業也被時間所掩埋。如今藉由展示館的保存與介紹,這段歷史得以再度被人們認識與理解。
評價總結與建議
綜合參觀者的反饋,許多遊客對典當業展示館有著正面的印象。雖然空間不大、展品不算豐富,但整體佈置精緻、解說清楚、建築保存良好,令許多人「意外地喜歡」。尤其是對歷史建築、民間文化與傳統行業有興趣的旅人而言,這無疑是一處值得駐足的文化據點。
若時間允許,建議參加導賞團以獲得更深入的導覽體驗。此外,也可搭配新馬路周邊景點如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一同安排行程,體驗澳門由繁華商業到庶民文化的多樣面貌。
小館藏大故事,見證庶民智慧的活歷史
典當業展示館雖規模不大,卻是澳門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記錄著一段段關於生計、信任與經濟的庶民智慧,讓現代人能重新理解昔日社會的運作方式與文化價值。
在講求專業性與歷史真實性的規劃之下,展示館不僅呈現出典當業的演變,也反映出澳門政府在文化保存上的用心。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建築迷,還是單純希望在熱鬧旅途中獲得片刻靜思的旅人,典當業展示館都是一個值得探訪、讓人有所收穫的好地方。
- 典當業展示館
- 地址: 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396號
- 落成: 1917 年
- 電話號碼: +853 8988 4027
- 結束營業時間:19:00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