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氤氳的廟口,
魯肉的香氣織成夜色的暖;
一碗清燉排骨湯,
是疲憊旅人最柔軟的慰藉。
燈影下的11號攤位,
六十年的堅守,三代的傳承,
滋味不浮華,卻能直抵人心。
每一口,都是基隆港邊的故事,
也是夜市人潮裡的歸屬。
基隆廟口夜市,堪稱台灣北部最具代表性的庶民美食聚落。這裡的每個攤位,都承載著一段在地人的記憶與故事。而在眾多選擇中,11號攤位——魯肉飯與清燉排骨湯,無疑是最受矚目的存在之一。傳承三代、歷史超過六十年,這個小小的攤子以樸實而不花俏的料理,持續溫暖無數旅人的胃。
價位:平實中的真誠
在廟口夜市的飲食文化裡,「親民」是關鍵字。11號攤的價位雖隨著時代調整,但仍維持在一般小吃能負擔的範圍:
-
魯肉飯:一碗不到50元,以當下物價來看,堪稱親民。肥瘦適中的魯肉,搭配晶瑩分明的白飯,價格與飽足感成正比。
-
清燉排骨湯:依口味不同(如冬瓜排骨、金針排骨、苦瓜排骨、蛤蜊排骨),每碗約60~80元。考量到真材實料,這個價位算是合理。
-
小菜:滷白菜、筍絲、滷蛋等單品,多數落在30~40元左右,是魯肉飯的最佳搭配。
這樣的價格帶,讓11號攤不僅深受觀光客喜愛,也成為不少基隆在地人日常用餐的選項。
環境:廟口的煙火氣息
攤位的位置在 仁三路與愛三路交叉口附近,全家便利商店前方,這裡人潮熙攘,是夜市的熱點之一。
-
攤位設計:11號攤並非獨立店鋪,而是典型的夜市小吃攤,備有蒸籠層層堆疊,裡面燉煮著熱騰騰的排骨湯,看起來格外誘人。
-
座位環境:提供簡單的桌椅,方便顧客現場享用。雖不算寬敞,但能近距離感受廟口的熱鬧氛圍。
-
內用外帶:許多饕客建議「最好現場吃」。因湯類較不適合外帶,偶有客人反映外帶包裝不牢固,導致湯汁外漏的情況。
這種半露天的環境雖然不如餐廳精緻,但卻正是台灣夜市獨特的生活味道。
餐點:簡單卻耐人尋味
11號攤的餐點核心,就是「魯肉飯」與「清燉排骨湯」。
魯肉飯
這裡的魯肉飯以 鹹香適中、肥瘦均衡 著稱。滷汁收得透亮,入口卻不油膩;肥肉部分入口即化,瘦肉帶點嚼勁,搭配粒粒分明的米飯,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細膩。
清燉排骨湯
清燉排骨湯則是11號攤的另一個靈魂。湯頭以清爽見長,不同於濃厚系的排骨酥湯,這裡講究「清甜回甘」。
-
冬瓜排骨湯:湯頭清澈,冬瓜熬得軟爛,帶著自然的清甜。
-
金針排骨湯:湯裡散發淡淡花香,入口回味。
-
苦瓜排骨湯:苦中帶甘,排骨燉得軟爛,適合喜歡層次口感的人。
-
蛤蜊排骨湯:結合海鮮鮮味與肉香,湯底喝來格外甘醇。
不少饕客直言:「看似簡單的一碗湯,卻喝得出不簡單的功夫。」
配菜與小吃
除了主角之外,滷白菜 是必點配角。滷得軟爛卻不失清甜,帶著微微回甘,與魯肉飯相得益彰。還有筍絲、滷蛋等簡單小菜,雖樸實卻讓整體餐點更完整。
菜單特色:小而精的選擇
11號攤的「菜單」並不複雜,卻很有代表性。主要分為:
-
主食類:魯肉飯。
-
湯品類:冬瓜、金針、苦瓜、蛤蜊等多種清燉排骨湯。
-
配菜類:滷白菜、筍絲、滷蛋。
雖然選擇不多,但正因專注,才能確保品質穩定。這種「少而精」的菜單設計,正是攤位能持續吸引人潮的原因之一。
服務:人情味與小小遺憾
服務方面,11號攤由第二代兄弟兩家人輪流經營,每週四換班,因此常有老饕說「每週來吃,味道會有些許不同」。這反倒成為另一種特色,讓人比較並尋找自己最喜歡的版本。
-
優點:點餐迅速、上菜快,即使人多也能有效率消化人潮。
-
人情味:攤位老闆與店員多半親切,熟客會被記得口味。
-
缺點:少數顧客反映外帶湯品包裝不夠牢固,容易外漏,導致用餐體驗打折扣。
整體而言,現場用餐的體驗最佳,能完整感受廟口的氛圍與熱氣。
經驗與信任:在地人的推薦
作為基隆廟口的老字號攤位,11號魯肉飯清燉排骨湯已經深深扎根於在地文化:
-
傳承三代:從創始人到現今,由家族親手經營,保留傳統風味。
-
早餐選項:特別的是,這裡早上六點就開始營業,不僅是夜市攤位,更是不少在地人的早餐首選。
-
旅遊必吃:在許多旅遊指南與美食推薦中,11號攤始終榜上有名,與天一香、22號蝦仁羹並列「必吃三大」。
這種跨世代的經驗累積,使得攤位不僅僅是一個小吃點,更是基隆飲食文化的縮影。
綜合評價
基隆廟口11號魯肉飯與清燉排骨湯的魅力,來自它的「簡單卻用心」。在這裡,你不會吃到華麗的擺盤,卻能嚐到最真實的滋味。
-
價位:親民合理,適合日常或旅遊。
-
環境:夜市氛圍濃厚,內用最佳。
-
餐點:魯肉飯與清燉排骨湯為雙主角,小菜畫龍點睛。
-
服務:帶有人情味,偶有小缺憾但無損整體體驗。
若你正在規劃基隆之旅,千萬別錯過這個小小的攤位。因為在這裡,你能吃到的不僅是「一碗飯、一碗湯」,更是一份關於時間、文化與人情的記憶。
- 基隆廟口攤號11號 魯肉飯清燉排骨湯
- 地址: 200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33號全家前方
- 結束營業時間:18:30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