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像海,
潮起潮落間,藏著品牌的呼吸。
洞察是羅盤,
轉換是風帆,
會員則是港灣的燈塔。
在喜來登的午後,
我們學會用數字說故事,
讓顧客不只是買過一次的旅人,
而是願意一直回來的老朋友。
這次去參加「Grow with Data — 零售品牌成長思維:洞察 x 轉換 x 會員的策略佈局」講座,其實一開始我是抱著「聽聽看別人怎麼玩數據」的心情,但沒想到三個多小時的內容,完全超出預期,甚至讓我在回家的路上還邊搭捷運邊打筆記。
活動地點是在台北喜來登 B2 的福廳,氣氛很專業但不會有壓迫感,報到速度也很順暢。一進場就看到各行各業的品牌經營者、行銷主管到齊,還有一些熟面孔的通路行銷夥伴。感覺大家都是抱著明確的目的來——就是想透過數據,把品牌的會員經營跟轉換率拉到更高。
講者陣容超豪華
第一位登場的是 SoWork 創辦人 CJ Wang,他的背景超精彩——《數據為王》、《數據紅利》的作者,行銷界的老司機。CJ 一開場就直接破題,告訴我們數據不是拿來「收集好看」的,而是要變成能推動業績的槓桿。他用一些真實案例,解釋如何從顧客行為的細節去找到轉換的關鍵點,尤其是 LTV(顧客終身價值)的重要性。
接下來是 Meta 大中華區媒體業務總監 Stella Tseng。她分享了很多在快消品和電商產業的媒體投放實戰經驗,重點是「不要讓廣告變成浪費錢的裝飾」,而是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用對的訊息打到對的人。聽完真的覺得,廣告不只是美美的視覺,它背後的數據策略才是決勝點。
再來是 FMCG 食品集團的 Claire Lin,她的重點放在「會員經營」這塊。她說,會員不只是發發 EDM、偶爾推推優惠而已,而是要有一套「從認識到留存」的旅程設計。她還分享了如何用數據去對齊策略,讓會員經營跟品牌主線一致。
最後壓軸的是聯合利華的數據行銷負責人 May-Har Siew,她的分享很國際化,從亞太市場的角度來看數位平台廣告效益,並且提醒我們要平衡 ROI 和品牌長期價值,不要因為追求短期績效就犧牲長期信任。
收穫最大的幾個關鍵
-
洞察不只是分析報表
過去我們很容易停留在看數字的階段,但這次學到要往前一步——問自己「這個數據對我的顧客關係代表什麼?」 -
轉換要精準,不要亂槍打鳥
Stella 的案例讓我很有感,她提到媒體投放要根據受眾的行為數據來分層,而不是全品牌一刀切的廣告策略。 -
會員是品牌的長期資產
Claire 分享的「會員旅程地圖」讓我立刻想回去檢視自家會員經營,因為我們可能在初期互動做得還不錯,但後續留存完全沒設計。 -
短期績效與長期價值要平衡
May-Har 提到,很多品牌在追 ROAS(廣告支出回報率)的時候,會過度壓低成本,結果反而失去品牌溫度。
這場「Grow with Data」對我來說最大的價值,是讓我從「知道數據重要」到「知道怎麼用數據」的轉變。以前我們收集了一堆會員資料,但最後只是存在資料庫裡生灰塵;現在我會開始想,這些數據怎麼變成可以驅動行銷和轉換的行動。
而且這場講座不只是在講技術或理論,更多的是在教我們如何讓數據融入品牌策略,並且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跟會員互動。畢竟,數字背後是人,人心才是品牌最終要抓住的東西。
- 活動名稱:Grow with Data —零售品牌成長思維:洞察 x 轉換 x 會員的策略佈局
- 主辦單位:引客數據
- 活動時間:2025 年 8 月 7 日(四)13:30 – 16:30(13:00 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B2 福廳(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2號)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