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輕落,街燈昏黃,
汕頭街靜靜燃起炊煙香。
炭火裡翻動的是粿條的軟,
蠔煎邊角,藏著蛋香與海的頌歌。沙嗲串握在手心,
是鹹甜交織的深夜溫柔,
一碗花生湯,在煙火裡冒著氣,
甜進記憶,也濃進心裡。這條走不到百公尺的夜市,
不求華麗,只說真味,
我們在那裡,不為打卡,
只為吃進一場城市的心跳與語言。
汕頭街夜市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市區,是遊客與在地人皆熟知的一處小型夜間美食集散地。這裡沒有台灣夜市那樣的綿延長度,也非如觀光手冊所描繪的繽紛熱鬧,實際上整條夜市走不到100公尺,但就是這短短的街道,蘊含了多元的檳城風味與道地小吃,是每位旅人值得駐足的深夜記憶。
汕頭街夜市的特色,在於可以一站式品嚐多樣檳城經典美食。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這裡的馬來西亞肉骨茶,採用福建系統的作法,以黑醬油為基底,融合多種中藥材與香料燉煮,湯頭帶有明顯的藥膳香氣,滋味溫潤卻不過鹹,適合怕油膩者享用。這類肉骨茶與新加坡式的清淡胡椒風格截然不同,更為濃厚且帶有老派藥香。唯一需注意的是,多數座位為附設在餐廳外的街邊桌椅,若欲內用需點飲品方可入座,對部分旅人而言可能造成些微不便。
炒粿條則是汕頭街另一經典,使用寬扁米粉條,在鐵鍋高溫翻炒後加入蝦、蛋、豆芽、醬油與辣椒等配料,帶著炭香與濃厚醬味,尤其加辣後更是風味十足,令人一口接一口。粿條偏軟,略帶黏性,咬感相當討喜;若你習慣清淡風格,則需事先與店家溝通是否減少調味。其價格對當地人來說偏高,但對外地遊客而言仍屬可接受範圍,尤其在滿滿配料之下,其實頗具性價比。
蠔煎的表現也令人驚艷。與台灣蚵仔煎類似,主體由大顆蚵仔搭配蛋液煎製而成,惟無勾芡,吃來更爽口酥脆。蛋香與海味交織,醬汁則偏重口味,推薦搭配當地特製辣醬增添層次。熱氣氤氳間,濃郁蛋香與蚵仔的海味構成了這條街最有記憶點的香氣。
沙嗲串則是夜市經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無論是牛、羊或雞肉,皆以炭火現烤,外焦內嫩,並佐以花生醬汁。沙嗲的特色在於醬汁的鹹甜平衡,那濃厚花生香氣與炭烤肉香相互襯托,讓人欲罷不能。若在夜市中感到飢腸轆轆,沙嗲絕對是填補空腹的首選。
甜品方面,當地的四果湯尤其受到推薦,無論熱飲或冷飲皆各具風味。花生湯版本香氣濃厚、甜度適中,熱飲帶來舒緩感;而冷版則多為珍多、椰漿、涼粉等涼品,特別適合炎熱天氣下的夜晚品嚐。尤其雨後微涼的檳城街頭,來一碗四果湯,是對夜市結尾最圓滿的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汕頭街會出現售賣娘惹糕點的攤販。這些傳統馬來糕點色彩繽紛,口感豐富,是中馬混血文化的代表,推薦一試。也有如榴槤珍多等在地限定小吃,是許多觀光客樂於挑戰的新鮮體驗。
不過,實際體驗汕頭街夜市後也可發現一些不盡理想之處。首先是空氣品質問題,尤其靠近燒烤攤位時,油煙瀰漫,對敏感族群而言可能稍有負擔。夜市的長度短、攤位分布也不密集,若以純觀光角度逛街期待而言可能會略顯失望。此外,有評論指出部分店家價格偏高或消費體驗不如預期,如炒粿條價格與份量落差、座位限制等,都需在行前心理預期之內。
但即便如此,汕頭街夜市依然是檳城旅途中值得造訪的一站。它不像大型觀光夜市般喧鬧繁華,反而保留了更多「生活感」。這裡不是為了打卡而存在的場景,而是一個融合日常、傳統與飲食文化的小舞台。只要放下預設,用味覺慢慢探索,就能在一碗肉骨茶、一串沙嗲、或是一杯阿華田中找到旅行的意義。
至於交通方面,汕頭街夜市位於喬治市(George Town)核心地段,步行可至多數知名旅館及觀光景點。若搭乘 Grab 或當地巴士也皆方便抵達,無需門票,營業時間至晚間十一點。建議傍晚五點半至七點之間前往,既可避開人潮,也能完整感受從黃昏轉入夜色的檳城街景。
0 留言